【正如《四十二章经》中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能够把心猿意马控制在股掌之中,就象把阳光集中在一点,那么就会发挥出巨大的意想不到的能量。这种心的专注力的训练,藏传佛教都把训练的方法、阶段以及成果绘制在一张图中……】
在西藏的寺院,我们通常会在殿堂门扉两侧的墙壁上看到很多壁画,譬如六道轮回图、须弥山图以及四大天王等等,而其中的调伏内心狂象图色调明亮、别具一格,即使人们或许并不了解它所代表的哲学含义,也深深地被吸引。
我们不要小看这幅调象图,因为所绘制的内容都是来自佛陀以及各大师的教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以及《菩提道次第广略论》等经典中诠释专注力(奢摩他)训练的总括与浓缩,是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禅修指引图。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图中的事物:僧人代表修行专注力的人,大象代表所要调伏的心,自下而上的九只象代表专注力的九个阶段,最上面从僧人心中所发彩虹上的两只象代表成就专注力后的衍生成就,猴子代表影响专注力的散动的心猿意马,大象的白色部分代表被专注力控制的部分,大象的黑色部分代表影响专注力的心的昏沉暗昧状态,大象背上的兔子代表细微暗昧心态的沉没,僧人左手所持的钩索代表正念,右手所持的棒子代表正知,路途上的镜子、乐器、装有香水的海螺、水果以及绸缎代表色声香味触五种诱惑,路途有六道弯代表想成就专注力需要依靠六种力量,路途不同阶段的四堆火焰代表想成就专注力所需要的四种意念力。好了,下面让我们跟着这幅图进入专注力训练之旅吧。
在最初训练专注力的时候,心被杂乱和昏沉暗昧所控制,就如图中一头象被黑暗笼罩和被猴子所牵难以控制,思绪就如万马奔腾,东窜西跳。这时修行人用正念稳住内心,当正念失落的时候,则用正知及时拉回心念住于正念之境,图中则以手持钩索棍棒的僧人所代表。当心可以短时间专注的时候,就是训练专注力九住心的第一个阶段:达到内住了。这一阶段需要六种力量中的听闻力,通过听闻学习将心专注在一个境界中。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心会有少许时间专注了,但时间并不长,就像图中第二头象和猴子只有头顶稍微发白一样,过不了多久仍然继续散乱,这是第二个阶段续住。续住是由六力中的思维力成就的。内住和续住两个阶段是训练专注力初始最需要努力的阶段,此刻的心不是在打妄想,就是在打瞌睡,极少有专注的时候,因此,需要极强的意念力(力励运转作意)方能达到,图中这一阶段用燃烧炽热的火焰来代表。
通过辛勤的努力,专注力的训练便有了初步的成效,虽然也会出现内心散乱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中,内心都是专注的,称为安住,所以图中的第三头象和猴子头部已经全白。但在内心略有专注少有杂乱的时候,昏沉和细微的暗昧沉没却来了,所以图中大象背上已经有了一只象征细微暗昧的兔子。
接下来是近住了,在这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散乱的情况了,内心专注在正念上,所以图中的第四头象和猴子已经白了有三分之一。但如果遇到外界色声香味触的干扰,仍然会出现动荡,图中开始出现食品、乐器、香水等等诱惑之境。安住与近住是由六力中的忆念力成就的,因为通过忆念正念的力量才获得进一步的专注。
前面四个阶段中,内心杂乱是阻碍专注的主要因素,所以图中的猴子在前牵引大象,僧人在后追赶大象,到第五个阶段调伏的时候,大象和猴子已经半边变白,杂乱心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以猴子只能在象后,而人在象前,说明这时既不会生起各种粗大的妄想等念头,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昏沉和瞌睡,杂乱的心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象背上的兔子还在,说明尚有微细暗昧沉没,但内心专注的功夫已算小有所成。
第六个阶段叫寂静,这个阶段专注的功夫更进一层,即使是细微的内心昏暗乏力也不存在,所以图中第六头大象的背上已经没有了兔子,象身和猴子也大部分都白了。但仍然会有微细的妄想,就象在平静的海面,偶尔有小鱼泛起的涟漪一般。这样的专注成就,有赖于六力中的正知力,是用正知的棍棒鞭笞所致。
到第七个最寂静的阶段时,哪怕是极微细的沉暗和妄想都已经不存在了,偶尔的波动——大象和猴子只剩尾巴和蹄子一点黑色了,也会被及时制止,念起即觉。
从第三到第七阶段,虽然看起来已经很有专注功夫了,但在这几个阶段中,仍然会有被沉暗及妄想中断专注力的时候,因此属于四种意念力中有间缺作意,象征物第二堆火焰虽然没有第一堆炽烈,但仍然很旺。
经过前面七个阶段的训练,已然达到初步的完全专注了,完全不受任何散乱和昏沉暗昧的干扰,所以图中象身与猴子已经全部由黑变白。但仍然需要刻意才能达到,所以是四种意念力中的无间缺作意,图中的火焰已经没有那么炽热了。之所以能有七八两个阶段的进展,完全依赖努力断除散乱与昏沉的意志,所以是六力中的精进力所成就的。
最后一个阶段是等住,在此阶段,即使不用刻意用功也可以完全专注,完全是专注的惯性使然,所以是六力中的惯性力(串习力)所成就。此时的意念力叫做无功用作意——不需要刻意而内心自然很专注,图中的火焰已经完全没有热力了,僧人与象都安然坐卧在地。
获得九住心是否就成功了呢?不然!必须在九住心的基础上,获得了身心的轻安(轻快舒适)才算得到真正的专注力——奢摩他(止)。通过专注力的训练,体内之气充分调整遍满全身,产生舒适愉悦的感受就是身轻安,内心沉静愉悦无比是心轻安。图中僧人腾空飞行代表身轻安,僧人坐在象背象征心轻安。
最后一头大象背上坐着僧人手持利剑,旁边有火焰,而僧人心中有两条彩虹(其实正确的画法应该是黑色)射出,僧人用力挥剑斩断。这幅景象才真正代表了佛教哲学,前面十头大象所代表的哲学是与其他宗教共同的部分。佛教哲学认为,只有专注力的奢摩他是无法根除轮回锁链,必须在有专注力的基础上,以无漏智慧观方能成就。利剑和火焰象征专注力与智慧的结合(止观双运),两条黑色彩虹代表障碍解脱成佛的烦恼障和所知障,用利剑挥斩象征以无漏智慧才能根除二障。
就到这吧,没想到已经用很简洁的叙述了,但还是这么多字,给您的眼睛造成疲劳先在这道歉了哈。不过这幅图的确内涵众多、深刻,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想详细了解请参阅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章》,最后一头象的内涵则需要参考《菩提道次第广论·毗钵舍那章》了。